首页成语词典感激涕零感激涕零的故事

感激涕零的成语故事


拼音gǎn jī tì líng

基本解释感激得掉下眼泪。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。有时带有讽刺之意。涕:眼泪。零:落。

出处宋 黄庭坚《谢黔州安置表》:“罪深责薄,感激涕零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感激涕零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感激涕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七零八乱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51章:“在金俊文被搬迁的七零八乱的家里,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。”
七零八碎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4回:“一时鱼奔鸟散,被楚兵砍瓜切菜,乱杀一回,杀得四分五裂,七零八碎。”
七零八落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》第42卷:“无味之谈,七零八落。”
东零西散明·袁宏道《致萧允升庶子》:“曾未几何,而东零西散,念方既已下世,先兄继之,射堂秋月,有若隔世,人生会合,何可常也!”
东零西碎郭沫若《文艺论集 自然与艺术》:“他们把他们父亲的财产东零西碎地铺满了一堂,没有丝毫处理的手腕。”
东零西落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十:“出车站空场上,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,战争时烧毁的建筑,残石剩础,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。”
书剑飘零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小生书剑飘零,功名未遂,游于四方。”
五零二落柳青《铜墙铁壁》第13章:“他和婆姨用复员费做本钱逢集摆小摊的货箱子,被捣得五零二落,东一块西一块扔在院里。”
五零四散郭沫若《恢复 怀亡友》诗:“你的生命不消说会长留在天地之间,但我们的革命势力呀已经是五零四散。”
今昔之感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4回:“诸旧好俱在,谭孝若已作古人。今昔之感,凄怅莫状。”
凄怆流涕《孔丛子·儒服》:“未知后会何期,凄怆流涕。”
动天地,感鬼神金·元好问《陶然集诗序》:“诗之极致,可以动天地,感鬼神。”
化整为零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四章:“上海成为孤岛之后,他们化整为零,装着难民的孩子逃了出来。”
化零为整毛泽东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四章:“集中使用兵力,即所谓‘化零为整’的办法,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。”
可歌可涕清·汪琬《计甫草<中州集>序》:“幸得追随其步趋,而相与上下往复其议论,无不动心骇魄,可歌可涕。”
向隅之感鲁迅《记“发薪”》:“然而还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,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。”
哀感中年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谢太傅(安)语王右军(王羲之)曰:‘中年伤于哀乐,与亲友别,辄作数是恶。’”
哀感天地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》:“王闻失声号恸,哀感天地。”
哀感顽艳三国 魏 繁钦《与魏文帝笺》:“咏北狄之遐征,奏胡马之长思,凄入肝脾,哀感顽艳。”吕延济注:“顽钝艳美者皆感之。”
唇如激丹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今将军兼此三者,身长八尺二寸,面目有光,唇如激丹,齿如齐贝,音中黄钟,而名曰盗跖。”
噫呜流涕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:“及与公卿言国家事,未尝不噫呜流涕。”
四海飘零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八回:“云几番欲来相投,只恐袁绍见怪。四海飘零,无容身之地。前偶过此处,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,云因杀之,借此安身。”
垂涕而道邹韬奋《患难余生记》第二章:“他们垂涕而道,能这样安有不愿之理?”
外感内伤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,胸闷头晕,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。”
外感内滞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1回:“小姐的病是外感内滞。”
多情善感唐·陆龟蒙《自遣诗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难忘,只有风流共古长。”
多情多感宋·蔡伸《柳梢青》词:“丁香露泣残枝,算未比、愁肠寸结。自是休文,多情多感,不干风月。”
多愁善感茅盾《幻灭》二:“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,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,连她自己也不明白。”